宁古塔是一个让许多犯人选择自杀的地方。清朝时期,流放犯人是带着枷锁镣铐徒步前行,路途三千里,很多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死于途中。即使苟活到宁古塔,也无法抵挡那里的恶劣环境,四季冰封,常年寒冷。更何况,流放地的官兵视人命如草芥,随意打骂。若流放者是美貌女子,命运更是凄惨。
3. 虽然甄家没有成为奴隶,但在流放地,那里充满了不法之徒,甄远道是个文官,没有什么背景,自保都困难。玉娆生得美貌,倾国倾城,在那样的环境里,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官兵的目标。虽然流放三年,玉娆却并未遭遇任何不幸,她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性格坚韧如莲花般洁白无瑕。
有人问,谁在暗中保护她呢?答案显然只有果郡王。他在一次进京述职途中,顺道去了宁古塔探望甄家。尽管他说这是“顺路”,但事实上,宁古塔离京城千里遥远,尤其在大雪封天时,根本不可能顺路。果郡王的真实意图,是为甄家在宁古塔安置了一切。他凭借亲王身份震慑流放地的官员,让他们明白甄家不可轻易触犯,这才让玉娆在那种恶劣环境中安稳成长。
但当果郡王失踪后,甄远道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,因无人再保护甄家,局势瞬间变得不稳定,甚至有官员蠢蠢欲动。这也是甄嬛为了保护家人,怀着身孕再次进入深宫的原因。
4. 之前,很多人都觉得温实初在甘露寺里默默为甄嬛做事,带补品药材,调养身体,这样一个温暖细心的人,为什么甄嬛始终没有回应呢?现在才明白,甄嬛根本不需要这些关心。她最关心的,是家人的安全,而温实初无法给她带来这个保障。反而是果郡王,在她最需要时,给了她最实在的帮助。
果郡王是甄家的恩人,但甄嬛亲眼看着他在毒酒中吐血而死,而那毒酒正是皇上亲自交给她的,威胁她要用甄家性命来换。这个事实,如何能让甄嬛不心痛、不愤怒?其实,在皇帝临死时,甄嬛完全可以不提孙答应和温实初的事情,那场描述甚至带有挑衅的意味。甄嬛故意这样做,是因为知道皇帝的身体虚弱,喝了参汤后不能生气,若他发怒,死得会更快。所以她故意挑起皇帝的怒火,给他最后一击,让他因气血逆流而死。
如果当初皇帝能对甄嬛稍有些许情义,也许他最后的结局不会如此惨烈。可惜,一切似乎注定有因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